民国年间,去哪里听汉剧?

民国年间,去哪里听汉剧?

晚清花楼街

之前,我们在《唱个京剧,为么事这多武汉话?》一文中回顾了汉剧与京剧之间的渊源。虽然名为“汉剧”,但这个剧种的表演中心并非一直在武汉。同时,汉剧的演出场所,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进步中也经历了较大的变迁。

省内名角下汉口

作为湖北省内第一大剧种的汉剧,其演出中心曾发生过数次转移。

乾嘉时期,省内各地的汉剧演出十分盛行,呈现出汉口、沙市、襄阳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汉口明显居于翘楚地位。在这里,当时尚称为“汉调”的汉剧演出已赛过了昆曲,湖南人和班、通城胡家班等省内外的大批汉班蜂拥而至。

到了同光年间,随着沙市作为全国粮棉集散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四邻各省来沙经商者络绎不绝”,此时的戏曲演出更加活跃。一时间这里的汉调名班汇聚,沙市渐渐取代了汉口,成为湖北汉剧的活动中心。

光绪后期,汉剧中心开始由沙市转向汉口。其标志是沙市顶尖名伶开始到汉口觅班演出。1897年,余洪元离开沙市加入汉口袁心苟的新福兴班。不久,胡双喜、汪天中、大和尚、余洪奎等红角也来到汉口,沙市汉剧界从此黯淡。

由于与汉口地缘相近,早在光绪前期,就开始有孝感地区的府河派艺人到汉口搭班。汉剧史上著名的“五虎闯河汉”佳话就是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当时矮脚虎吕平旺、活老虎高洪奎、赤膊虎喻俊卿、老实虎高海山、铁脑虎李春侬闯荡汉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另据《应城县志》记载,当地演员邓光光于1888年孤身闯荡汉口,不久便跻身老福兴班“三鼎甲”,也是较早下汉口的演员。

到了清末民初,各路汉剧艺人汇聚汉口,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派顶尖名伶齐聚汉口,形成了“四派归汉”的壮丽景观。当时武汉有二十余个汉班,人员达千人以上,各行都有“三鼎甲”演员。至20世纪20年代,各大河派名角几乎都汇聚于汉口。

艺人们争相到汉口演出,原因很简单,就是这里有广阔的演出市场。例如襄河派艺人在本地演出一场只能拿200吊钱,而到汉口却能拿到400吊。

短暂的茶园时代

20世纪初的汉口,演出戏剧的场所主要是在“茶园”,在茶园出现之前,则是在“会馆”。

Zx907。WUHaNeWs。cn

会馆是各省、县在汉的同乡会或各行业的同业公会的所在地,有的会馆房屋宽阔,可供演出,这一传统由来已久的,到19世纪中叶仍有很大影响力。在会馆看戏,既非经常,也不售票,这和庙会、村舍的搭台唱戏一样,并非正规的商业运作。

Zx907。WUHaNeWs。cn

汉口昔日的茶园,今天尚可考证的有20多家,其中知名度较高,常为著史者论及的有“丹桂”、“天一”、“满春”、“怡园”等少数几家。

丹桂茶园建于1889年前,演出京剧,演员来自上海。有说法认为,这是汉口的第一家茶园,目前尚存争议。但说它是汉口最早出现的茶园之一,基本没啥问题。

Zx907。WUHaNeWs。cn

丹桂茶园位于沙坡(今天声街至一元路口一带),兴建时还在后城城墙之外。这家茶园的历史较短,据说仅演出一个月即歇业。

Zx907。WUHaNeWs。cn

天一茶园建于1904年前后,曾演京剧。京剧与汉剧的同台演出,最早就是出现在这里。这所茶园的故址位于今中山大道永成里与厚生里之间。兴建之时,中山大道还是后城城墙,斜对面的水塔还未建立。

满春茶园建于1905年,辛亥革命时,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作战,曾以满春茶园为司令部所在地。京剧大师周信芳曾用“七龄童”的艺名在此献艺,汉剧泰斗余洪元、吴天保以及众多的著名演员也在此登过台。

满春茶园位于长堤街三元殿,此后,其所在地因茶园而命名为“满春街”。这家茶园已于上世纪40年代前期被烧毁。

怡园建于1907年前后,其前身原名“群仙”茶园,在1903年建成。群仙茶园以京剧坤班著称,名震一时的坤角王克琴、恩晓峰、张文艳、碧天霞等都曾到此演出。

怡园与之前的群仙茶园不同,主要的亮点则是在汉剧方面。1918年前后,由余洪元领衔,另有董瑶阶、陈月仙、陈旺喜、高禄士、吴天保等名角荟萃于此。

民国年间,去哪里听汉剧?

早期江汉路

怡园位于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与歆生路(今江汉路)的交口处,现在这里的一家无线电商场即其故址。

茶园的时代实际上并不长,仅有30年左右。20世纪20年代,这种演出机构业态逐渐开始式微,被新型的剧场所取代。

新型剧场的改革

20世纪20年代初的新型剧场,通常称为“舞台”或“戏院”,有的还加一个“大”字,如“汉口大舞台”。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以综合几个剧场为一家游乐场的大型演出机构,最典型的则是新市场(今民众乐园)。

汉口大舞台兴建于1919年。这家剧场在舞台建筑、观众座席等方面作过很大的革新,并且得到了武汉大部分演出机构的共同推进。

民国年间,去哪里听汉剧?

剧场广告

在茶园时代,普通戏迷观戏,不是买票入场,而是观众进入剧场择席而坐,随后由工作人员按照观众所坐席位的贵贱收取费用。如“楼座五百文,正座四百文,茶座三百文”。在收取席位费的同时,茶园一般都会极力向观众兜售茶水,并收取额外费用。

Zx907。WUHaNeWs。cn

这种收钱和兜售茶水的做法,使得剧场秩序混乱,容易因抢座滋生斗殴纷争问题。同时,卖茶水、扔手巾、要小费,使得环境噪杂不堪,严重干扰了观众的正常看戏。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汉口的剧场开始推行售票制,让观众凭演出前购买的门票有序进场,对号入座。同时,这些新型剧场大部分都取消了卖茶业务,只有一些老式剧场继续保留这种习俗直至1949年。

推行售票制伊始,汉口各大剧场的票房明显增加。1922年中秋节这样一个普通的节假日,新市场就售出门券20000多张,老圃亦售出10000多张,“其一般游客,大抵以各工厂作坊之工人为多。”明码标价,使得剧场的消费公开透明,吸引了更多普通民众,促进了汉剧演出市场的繁荣。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武汉热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5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