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群特殊患者,在不同人的眼中他们有不同的样子

守护一群特殊患者,在不同人的眼中他们有不同的样子

54岁的王思高如今双鬓已开始染白,“在一线坚守到退休,是我的理想”。武汉市的第一批男护士,目前仍坚守在护理工作一线上的已屈指可数,其中3位在武汉市武东医院。从18岁开始当上“婆婆妈妈”,他们一干就是30多年,而且无怨无悔。“女护士能干的事我们能干,女护士干不了的活我们也能干!”王思高风趣地说。

男护士在查房。

在男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武汉市武东医院,男护士团队中既有从18岁开始从事护理一线工作长达34年的3名老前辈;也有成为医院中流砥柱的56名“90后”,还有刚毕业就加入进来的“00后”男护士8名。“白衣天使”的队伍里拥有越来越多的男性身影,已然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曾是武汉市第一批男护士的武东医院党委书记戢汉斌对男护士职业有更深的理解。他认为,在临床上男护士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一是体力强壮、精力充沛。二是应急能力突出。三是善于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四是符合男性病人的需求,尤其是在精神科。他们心里装着病人,很少考虑自己的安危。

美小护说,有一种幸福叫“和男护士搭班”

“有一种同事叫男护士,有一种幸福叫和男护士搭班。”这是武东医院女护士们开心的调侃。

zX907.WUHaNEwS.cN

有人统计,一位男护士每天要做12件事:打针、发药、带病人上厕所、陪下棋、喂饭、处理应激事件……一个人往往手眼并用,同时得管几个人做几件事。在精神科病房内,男护士们因体力较好、遇事果敢冷静、抗压能力和承受力强等优势,女护士很喜欢与其搭班。

男护士在为患者量血压。

“在工作中各种给异性的隐私操作在所难免。自从和男护搭班以后,这种尴尬就再也没有了。互相配合默契,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能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精一科的女护士说。

有一次,工人师傅正在检修空调,一个病人冲上去捡起了工具刀……护士王思高眼疾手快也同步到达患者身边,旁边的女护士反应过来时,连称:“我后怕!幸亏有男护士,他们总是带给我们安全感。”

妻子说,他“经常能够把我气得半死”

精神五科朱文星的妻子“控诉”老公时毫不留情:

我眼中的丈夫是一个有些孩子气的男人,经常能够把我气得半死,又能让我捧腹大笑。每次让他去晾晒宝宝衣服,事后总是被我发现不是少只袜子,就是衣服被洗得染色。他还要一脸无辜地说,“衣服颜色可能有它自己的想法。袜子可能再跟我们玩躲猫猫”。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事,莫过于我生病了需要去医务室输液,我害怕疼痛,工作人员可能年纪大些,加上我的血管不太明显针不好打。我丈夫会主动给别人说,我来打。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丈夫身上有道光,并且他扎入的那一刻我没有感觉到丝毫疼痛,心里并有些窃喜,有个会打针的老公真骄傲。

zX907.WUHaNEwS.cN

“好丈夫都是夸出来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妻子常常被气倒,还是深谙婚姻和谐之道。

在武东医院男护士团队里,超过一半的男护士被妻子认为“因为学的是护理,自己在家会习惯于多做一些家务,类似于对自己的‘生活护理&apos”。“在家休息时,会主动承担家务,比如接送小孩上下学,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事情都做。”“实用型”丈夫大都受到好评,但是,“错峰上班,孩子得自己带,在最需要丈夫帮一把的时候,他常常在管病人,根本顾不上我们母子……”

身边人说,他们是一群最单纯的人

zX907.WUHaNEwS.cN

在以女性为主的护士群体中,男护士是“珍稀物种”,黄晓却成了一位精神科男护士,一做就是20多年。像他一样坚持下来的男护士,在武东医院精神科,发挥着独到的作用。

“去掉男,你就叫我护士吧”。除了给病人吃药这种简单的操作,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他要和患者交流、沟通,“可能不仅仅是帮助患者一个人,还可以帮助他整个家庭,这个很关键,也是我觉得有价值的地方”。有着36年护理工龄的韩济忠说,他还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精神科护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精神科护理和专科护理相比,更滞后一些,发展会慢一些,发展慢的话就意味着是一个机会,我可以做得更多。”

zX907.WUHaNEwS.cN

现年41岁的男护士黄晓家住汉阳,1998年刚到武东医院工作时交通极为不便,每天5点起床迅速出门,辗转近3个小时才到医院;如今交通便利了,他也得赶早上6点头班地铁上班。上下班途中,是他和患者家属交流的时间。他在微信上将患者在医院的生活治疗情况和视频发给家属,让他们放心。“你对患者每一点好,他不会说谢谢,但他会在情感上接纳你,行动上配合治疗。”

zX907.WUHaNEwS.cN

男护士帮患者理发、剪指甲。

精神二科曾收治了一名40岁的精神病人,在家三年不言不语,行为怪异,生活不能自理。送到医院时蓬头垢面,指甲长得转了弯。有着32年工作经验的韩济忠二话不说就给病人洗澡、理发、剪指甲。在精心护理病人的同时,韩济忠主动与病人讲话,锻炼病人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患者突然说出“你好”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七旬母亲来院探视时激动得流出眼泪。

(长江日报记者毛茵 通讯员陈红源 陈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新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hanews.cn/a/85084.html